4月16日,智能制造学院师生团队赴中央储备粮青岛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展技术调研与交流活动,双方围绕智慧粮仓建设关键技术展开深度合作,通过项目汇报、实地安装与技能培训等形式,共同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粮食仓储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聚焦技术攻坚,赋能产业升级
活动中,学院项目组重点汇报了《粮情检测机器人研发方案》及《基于多源数据的信息采集粮仓智能化管理装置》的阶段性成果。粮情检测机器人项目针对目前仓内检测粮面下30公分位置粮食的温度、湿度、硬度等粮情问题所面临的困难,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机器人精准检测,替代人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等,基于多源数据的信息采集粮仓智能化管理装置替代目前青岛库仓内现有的检测装置,实现同时检测氧气、二氧化碳、磷化氢等多种气体成分的检测和管理,设定报警上线,可实现实时监测以及远程预警,保证仓内粮食安全以及进仓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现场的项目汇报和交流,获得企业高层领导及相关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

仓内实战演练,加速成果转化
在直属库工作人员的协同下,项目组深入仓内作业区,对多源数据的信息采集粮仓智能化管理装置进行实地调试和现场安装,此次安装的 智能化管理装置集成多种气体监测模块及管理系统,可构建粮仓智能化管理,为仓储管理智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技能传递赋能,共育行业人才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学院教师现场为直属库技术人员开展操作培训。通过培训相关技术人员,确保后期青岛库技术人员可自行完成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简单问题解决。 企业参训人员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掌握了智能装备的核心操作,更深化了对智慧粮仓体系架构的理解,为后续的智能化升级储备了关键技术力量。

校企协同育人,打造创新引擎
中央储备粮青岛直属库有限公司表示,此次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与粮食储备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既提升了仓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为行业培养了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学校方面,通过真实场景下的技术验证与迭代,学生团队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这种“真题真做”的产教融合模式,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

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围绕粮食储运全链条智能化开展长期合作研究,持续探索智能技术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未来,校企合作项目成果有望在全国粮食储备系统中推广,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科技力量。(通讯员:丛湄湄 撰稿:王伟林 张雁涛 审核:魏彦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