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助力学生平稳适应校园生活、全面发展,10 月以来,智能制造学院围绕 “关怀 + 引导 + 实践” 核心思路,系统性开展心理健康系列工作,通过强化队伍建设、细化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为全院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建强朋辈队伍,织密心理服务网络。“我想通过志愿服务,帮同学们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 “智造幸福” 工作站志愿者纳新面试现场,25 级数控1班徐凡同学的发言道出了众多报名者的心声。此次纳新通过线上宣讲解读服务内容、线下面试考察沟通能力与责任心,经简历筛选、情景模拟考核等环节,最终 32 名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工作站新力量。与此同时,学院同步推进班级心理骨干选拔聘任工作。各班级通过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学院结合日常表现审核后,组织 “心理危机识别”“班级活动组织” 专题岗前培训,最终确定177名心理委员与心理信息员。这批骨干将成为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 “前哨兵”。
聚焦学情研讨,明确工作推进方向。10 月中旬,学院召开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工作专题座谈会,围绕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动态展开深入交流。会上,24级辅导员张老师分享道:“部分学生因学业难度提升产生焦虑,我们通过‘一对一谈心 + 学习小组帮扶’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班主任们则针对新生适应、毕业生就业焦虑等问题提出建议,共同梳理出 3 类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结合研讨内容,学院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建立 “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家长” 四级联动机制,每月开展 1 次特殊群体学生情况会商;分年级制定心理教育方案,新生侧重环境适应引导,高年级聚焦就业心理调适;同时加强与校心理健康中心协作,邀请专业咨询师每月进校园开展 2 场专题讲座与个体咨询。
丰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幸福感。“烟台的冬天比内地湿冷,学长分享的保暖小技巧特别实用!” 在省外新生座谈会上, 24 级李政浩同学笑着说。为帮助省外新生快速适应,学院组织座谈会,辅导员与学长学姐围绕气候、饮食、方言等话题答疑,还建立 “新生互助群”,方便大家随时交流。此外,学院组织 20余名学生走进周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学生们帮居民维修故障家电、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还参与社区环境清洁。“看到阿姨拿到修好的电饭煲时的笑容,我特别有成就感。” 参与活动的 21 级陈雨同学表示,这次实践让她更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接下来,智能制造学院将持续优化心理健康工作举措,结合学生需求开展更多针对性活动,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搭建更坚实的平台。(通讯员:丛湄湄 撰稿:孙媛媛 审核:杨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