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能制造学院借助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契机,依托朋辈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从队伍建设、环境布置、创新方式等多个角度入手,让朋辈心理服务扎根“一站式”学生社区,让学生社区心理服务更显精细化。同学们纷纷热议,“在公寓里也能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务,感觉很新鲜,大学的公寓生活真的很丰富多彩。”
融合队伍建设,激发心理服务“新动力”。为提升朋辈心理服务队伍的战斗力,学院在二级心理辅导站及心理志愿者团队的基础上,融合学生社团、义工站、宣讲团、班级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等多支队伍,组建智能制造学院心理服务“大队伍”,让学生社区形成栋栋有心理组织、层层有心理小组、室室有心理信息员的心理育人社区格局。尤其是义工站、社团等多支队伍的加入,让心理服务不再局限于心理辅导室,具象化的心理服务更接地气,多样化的心理组织更具活力。
着意环境布置,营造浓厚积极向上“心”氛围。中华经典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育人力量,学院注重从红色文化、儒家文化、历史人物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积极心理元素,在学生生活园区增设多处“文化墙”,让同学们随处受到积极文化的滋养。另外,学院在公寓开设心理健康工作站,由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老师和朋辈心理志愿者轮流值守,告诉同学们“累了请来坐一坐,闷了过来聊一聊”。学院不仅重视外部大环境的布置,也充分认识到宿舍内部软环境对同学们思想、心理的重要涵养作用。通过“舍风建设与评优”“文明宿舍评选”活动选树了一批充满青年朝气与积极奋斗精神的优秀案例并在全院展示,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创新辅导方式,“浸润式”涵育积极心理体验。学院打破年级、专业、班级壁垒,以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让心理健康活动更具“情境性”和“融入性”。例如,以楼层为单位选拔了一批积极心理宣讲员,并开展了“青春的样子”“中华传统优秀品德”等主题宣讲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宿舍卧谈”,引导宿舍成员构建良性宿舍情感环境。此外,学院朋辈心理志愿服务队采用公开招募形式定期在宿舍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每期都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宿舍的同学报名参加。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在生活区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促进朋辈帮扶,推动构建“自助—助人—互助”良性朋辈关系。学院在朋辈心理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遴选思想端正、品格优秀的学生组成“朋辈辅导员”队伍,以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和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站为主阵地,以各楼层、宿舍为流动阵地,通过谈心谈话、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多种方法开展朋辈帮扶工作,帮助解决学习、心理和生活等多方面问题,彼此促进,共同成长,推动构建“自助—助人—互助”良性朋辈关系 ,推动学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一步精细化。
下一步,智能制造学院将紧紧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索心理育人新场域的架构与构建,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让心理健康服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提升大学生公寓生活幸福感。(通讯员:郑国鹏 撰稿:孙媛媛 审核:杨倩倩 )